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5年3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 2025年3月

STEAM糅合價值教育 應用科技知識 貫徹人文關懷


現今世代,SDG是全球發展的重要議題,而STEAM則是解決社會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方向,掌握科技能力更是必不可少。雖然STEAM技能至關重要,但價值觀教育同樣不可忽視。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在推行STEAM教育的同時,特別重視人文關懷與同理心。陳海智校長指出:「學生需要具備同理心與人文關懷,才能創造出適合人類的科技產品。」他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能力、同理心及對持續發展的關注,都是每位學生所需具備的素質。因此,學校將STEAM教育與這些議題相融合,通過不同學科和主題的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成為有知識、有技能,並能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才。

跨科啟發全人發展 全面深化學科知識

學校巧妙地將STEAM理念融入各學科課程,針對不同年級的特性,開展一系列跨學科研習,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各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培養人文關懷,實現全人發展。在中二級課程中,學校將視藝、電腦和音樂科目結合,讓學生發揮創意,製作精美的音樂盒,向家人表達感謝。同學運用在視藝科學習的技藝設計獨特的外殼,並利用Micro:Bit技術讓這些親情歌曲「活」起來。這次創作融合了不同學科的知識,還兼具文化底蘊,呼應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領悟孝道,學會感恩,與政府提倡的「孝親」價值觀不謀而合。

在中一課程中,科學科與地理科攜手合作,製作風力發電機。學生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扇葉,探索扇葉的數量和角度,研究電能的變化,並改裝現成的扇葉,這一過程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創意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科則聚焦香港本土,分析風力發電的好處和局限,探討風車的選址及環境污染等問題,讓學生在實踐與理論中獲得全方位的認知,並深入了解ESG理念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議題。

多元學習經歷 燃點科創興趣

每個學生的才能各有不同,因此學校針對其不同的興趣範疇,為熱衷於STEAM領域的學生安排小型工作坊,透過活動來發掘他們的潛能。例如,針對中三和中四級學生,學校帶領他們參觀水中銀科技公司,了解前沿的生物科技,特別是以「轉基因鯖鱂魚」檢測產品的毒性。同學們還有機會與教授面對面交流,並深入參觀實驗室,這次旅程不僅拓寬了他們的知識範疇,也激發了他們對科技創新的熱情,使他們對當前科技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至於中一學生,學校則帶領他們前往濕地公園,探索自然生態。在旅程結束後,視藝科會結合環保教育,讓學生將所見所感轉化為創意,設計保護濕地的吉祥物。隨後,科學科也會教導同學製作全息投影器,讓他們能夠投影自己的作品,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還能增強藝術創作能力。通過一系列多元的學習經歷,學生在STEAM領域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興趣範疇,燃點他們對STEAM的熱情,接觸環保等國際議題,開闊視野,培養其正面的價值觀。

境外交流拓寬視野 掌握世界發展步伐

除了本地的學習經歷外,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全級中三同學參與境外交流,讓他們放眼世界,拓寬學術視野,並貫徹人文關懷,以激發他們的思考。近期,學校帶領學生前往新加坡,聚焦當地的STEAM發展及環境保育。除了參觀科學館和動物園外,學生還探討了當地水資源的運用。   

學生們在歸來後反響熱烈,並拍攝影片分享所學,這不僅讓他們大開眼界,更促使他們反思可持續發展對世界的重要性。接下來,陳校長將持續為學生創造機會,舉辦更多海外考察團,深入探討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他希望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擴展視野,緊貼世界發展步伐,並通過環保活動喚起學生的同理心,貫徹人文關懷的理念。

鼓勵比賽展示學習成果 從創作中實踐同理心

對於在STEAM領域有才華並有志投身於相關行業的同學,學校積極鼓勵和支持他們參加各類比賽和公開展示平台。早前,學校便安排學生參加聯校科學展,展示他們的創作成果「智能U型隔水管」,他們在創作中實踐人文關懷,並了解學界及業界在STEAM的發展。此外,學校還帶領學生參加校外STEAM比賽,如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AI競技賽。在這場比賽中,代表學生表現出色,獲得2024星際探索InnoBot中學組銅獎。   

未來,學校計劃安排同學參加一項聚焦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醫學報告比賽,學生將運用AI技術為長者的身體狀況做初步預估,雖然這並非專業預診,但能讓長者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以便及時就醫或消除不必要的擔憂。陳校長強調:「同學需要代入長者的心態,從操作便利性到用詞的舒適度,每一個細節都應該充滿同理心。」他希望透過STEAM教育,學生不僅能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同理心與個人素質,這將成為他們立身處世的關鍵。

課程雙管齊下 培養資訊素養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資訊素養變得愈發重要。陳校長指出:「AI提供的答案可能不正確,或未及時更新。我們鼓勵學生使用多種資源,但必須提醒他們小心求證,並謹記AI存在幻覺的問題。」為此,學校透過顯性與隱性課程雙管齊下來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在顯性課程方面,科學科、電腦科和公民科均涵蓋資訊素養的內容,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認識其重要性。而在隱性課程方面,學校安排學生領袖自行營運IG社交平台帳號,讓他們親自管理社交群體,從而學會辨別網絡資訊的真偽,例如判斷是否應該刪帖。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相互影響和傳承氛圍。高年級學生以身作則,將經驗傳遞給低年級同學,低年級學生在成長後再將知識分享給師弟師妹,藉由同輩之間的互動,強化彼此對資訊素養的認識,並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

與時並進、精進教學 傳承良好學習態度

老師在整個STEAM教育中擔任至關重要的角色,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學校意識到AI對於老師來說可能較為陌生,因此特別舉辦工作坊,幫助他們探索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並推動各學科更有效地運用科技。陳校長表示:「語文科常會利用AI進行教學,科組之間也會互相分享與交流。負責STEAM的主任在需要不同資源時,會與各科老師協商。」老師們共同學習與進步,不僅在同儕之間激發互動,還能促進教學與學習的現代化,讓學生在資訊科技的認知、科學精神和不懈追求的態度上深耕細作。

教育傳媒

陳海智校長 陳海智校長
學校巧妙地將STEAM理念融入各學科課程 學校巧妙地將STEAM理念融入各學科課程
針對不同年級的特性,開展一系列跨學科研習 針對不同年級的特性,開展一系列跨學科研習
學生發揮創意,製作精美的音樂盒 學生發揮創意,製作精美的音樂盒
以「轉基 因鯖鱂魚」檢測產品的毒性 以「轉基 因鯖鱂魚」檢測產品的毒性
學校帶領他們參觀水中銀科技公司 學校帶領他們參觀水中銀科技公司
深入參觀實驗室 深入參觀實驗室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聯校科學展 學校安排學生參加聯校科學展
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全級中三同學參與境外交流 學校每年都會安排全級中三同學參與境外交流
學校帶領學生前往新加坡 學校帶領學生前往新加坡
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相互影響和傳承氛圍 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相互影響和傳承氛圍
他們在創作中實踐人文關懷 他們在創作中實踐人文關懷
懂得如何有效運用科技 懂得如何有效運用科技
學校推動各學科更有效地運用科技 學校推動各學科更有效地運用科技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